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1704301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苏浙皖三省和上海市。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市场的一体化,有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请简要说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单纯的市场调节又有什么危害?

材料二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5年来,长三角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方向,在百舸争流中激荡起协同发展的澎湃浪潮。

科创先行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起产业链、创新链,携手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47.1%
产业活力圈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内要素流动和产业链供需对接,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绿色生态圈跨省打造“水乡客厅”、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流”、清洁电力制氢、新能源汽车、光伏技术、人工智能等绿色低碳产业不断集聚。
民生幸福圈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等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2)分析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探寻长三角一体化是怎样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

材料三   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立于2021年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再落一子”,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已吸纳40余家长三角地区的优质企业及学术单位,涵盖芯片算力、核心算法、智能场景、产业生态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联盟围绕产业赋能、培育生态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示范创新应用;开放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平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

(3)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4月7日是第66届世界卫生日,主题是“食品安全”,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滕佳材副局长通过视频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现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天消费的食品就达20亿公斤。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中华民族未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食品安全也同样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中国政府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行业组织、媒体、消费者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民主监督”的有关知识,对我国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可以采取哪些作为提出建议。
2016-12-12更新 | 18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以为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双十一“战绩”会有所减缓,但没想到的是,我们还是低估了国人的消费能力。

根据官方数据,在今年双十一期间(2020年11.1-11.11),天猫和京东两大平台销售额总计约7700亿元,其中天猫的销售额为4982亿元,而京东的销售额则为2715亿元。有媒体分析,若是算上拼多多、苏宁等电商平台,我国双十一期间的总交易额,或将接近万亿元。根据天猫平台统计,今年双十一共吸引了超过8亿消费者、25万品牌和500万商家共同参与,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创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不过,在这场大型促销中,不少消费者仍然吐槽包括:直播带货槽点多,比如平台信用不佳、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等;优惠活动水分多,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商品质量问题多,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好评、“刷单”等方式,诱导消费者选购,表面上是让利消费者,实则清库存,甚至借助低价来推销其劣质商品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十一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政府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1-09更新 | 19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疫情爆发后,口罩是重要防护装备,成为一线医护、企业复工、民众出行的必备品,市场需求暴增。而当时国内口罩的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其中医用口罩约是220万,N95口罩大约只有60万,为保证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的使用,特别是ICU病房的使用,国家对95口罩等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实行统一调拨、统一管理。在企业扩大产能的同时,其核心原材料熔喷布随之供应紧缺,其他原材料、运输、人工等成本也明显上升。使平时无人问津的口罩,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身家翻了几倍。少数商家囤货倒货,倒手时大幅加价,甚至很多口罩停留在仓库和流通环节,坐等涨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口罩价格上涨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