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21786320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基于这一背景,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抛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进入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材料二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

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坚定自信。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历史终结论”进行批驳。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请以“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且占有奴隶

A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

2

劳动者在生产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工人是自由劳动者人们在劳动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3

C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支配

D

E

4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F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依据表格思路,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2)依据表格内容,分析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变”与“不变”。
2022-11-24更新 | 6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筑公路、铺铁路、建大港……这些设想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弹指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迈入新时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港口连五洋……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速度一次次惊艳世界: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超轶绝尘”;8小时拆除一座立交桥的基建如“流光快影”;天翼云每秒310亿亿次浮点运算“神机妙算”……中国速度,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实际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确证;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写照;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形象印证,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中国人民携手奋进、奋勇拼搏的鲜明例证。

中国速度昭示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以来,浙江A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富村”。2019年,A村携手周边24个村开启了共富之路。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通过产业大统筹,因地制宜分片打造有品牌特色产业带,形成产业共富联盟;成立振兴发展公司,创新入股联营模式,鼓励村民以人口、现金、资源入股,建立民宿加盟、游客分流等机制,推动A村游客向周边村庄分流,形成共建共享机制。A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途径。村民大会表决通过符合时代精神的《A村规民约》和《A村行业规则》;成立“民情调解室”,聘请司法干部和律师,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回应游客诉求。现在的25个村产业兴、村镇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来自何处。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点赞A村的共富之路。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左右。
2023-11-28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998-1999年,中国科研团队和学者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揭示了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性特征,为我们认识各国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工具。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如题图中相关内容所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将人类社会按发展水平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四种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有其对应的由经济、文明(化)形态区分开来的时代-社会发展阶段,每一社会发展阶段又都分为“起步-发展-成熟-过渡”四个具体阶段。该理论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二次现代化。(注:图中的国家总数是131个,都是人口超过百万且有可靠统计数据的国家,覆盖全球人口的96%)。

(1)描述题图示所反映的现象。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的一致性。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水平(截至2018年)。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现代化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绝对数值世界排名
454845%

注: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用“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来反映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并据其世界排名将国家分为欠发达国家(排名80名以后)、初等发达国家(排名41-80名)、中等发达国家(排名21-40名)、发达国家(排名前20名)四类,前三类统称发展中国家。

②1970至2018年期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21上升到45,世界排名从第78位提高到第48位。

③分地方看,2018年,中国34个省级地方中,京、沪、港、澳、台5地具有发达水平特征,津、苏、浙、粤、闽、鲁、渝、鄂8地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特征,陕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发达水平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形势的看法。

材料三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回归。

(3)我国应如何推进现代化?请综合材料二、三和《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说明。
2023-01-10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