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218929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他们强调,《共产党宣言》蕴含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敢于打破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僵化、过时的做法,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中国版本”。

(1)结合材料,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如何做到“共性和个性统一”的。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正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既带来乡村变为城市等客观条件的改变,也锻造出人的新品质,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创新形态、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不仅发掘出中华文明中那些跨越历史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同时赋予中华文明以新的力量、新的观念,促进其现代转型、现代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

【中华文明的跨越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把先进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3)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已经从家之大事上升为国之大事。

材料一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长期内我国中老年群体消费需求将不断凸显,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国办发布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点明了方向。近年来,国家推动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医疗两项保障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老年网民群体快速增长,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深入老年生活,银发经济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银发经济为什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材料二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人口发展大势和老龄化规律,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三次修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权益保护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面对我国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民主党派开展广泛调研,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关于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取得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政治与法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材料三
材料唯物辩证法道理及材料分析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施策。
②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一方面,必然会伴随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和劳动力结构的老化,从而提高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会为老年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扩阔的空间,催生出“银发经济”。
③人口老龄化不是简单的养老问题,老龄社会治理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需要整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力量进行协同治理。
(3)阐明材料三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三条主要道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4-04-03更新 | 32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的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五个坚持”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蓝图已絵就,奋进正当时。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闽西革命老区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活动,让宣讲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其中,新罗区以文艺宣传演出、猜灯谜、问答互动等多形式传递党的声音;武平县通过小品、快板、情景刷、汉歌新唱、知识竟答等途径,用群众的语言将全会精神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长汀县红色义工“岩”讲家采取解读式、讲“古”式等形式,将全会精神融入说快板、喝山歌当中,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五大原则”的必要性。
(2)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原理,分析龙岩市各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经验。
(3)为增强“全会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的实效性,请你设计三种新颖的活动形式。
2021-02-20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党为什么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材料二   立法调研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与基层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对需要立法规范的,增加或调整相关条款;对需要完善配套政策的,推动相关部门在政府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作出规定。例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起草《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到顺义区仁和镇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时,镇、村负责人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农业企业负责人踊跃发言,围绕完善乡村医疗养老服务、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传承等畅谈意见建议。在立法调研、座谈会、听证会等传统形式之外,各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还通过网络平台等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从而有效拓展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的新渠道。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立法调研对推进科学立法的作用。

材料三   调查研究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深查细究、找准症结、见微知著,不断细化问题清单,形成整改台账。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3-07-19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