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具有多样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219759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今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提升,始终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观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春节已经走向世界,世界热情拥抱春节。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联合国将春节确定为假日的决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开辟了新篇章。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这是开放融合、东西合璧的喜人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意义。
(2)假如你是联合国机构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为联合国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编写一个三段论决议,并说明编写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2日到甘肃省莫高窟考察,强调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莫高窟等文物承载中华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守住文化根脉,维系民族精神,才能让我们的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后我国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系统思维,对莫高窟进行了几次大的抢修工作;危岩的加固解除了崖壁和洞窟崩塌的危险,保证了石窟群的安全;对大面积脱落壁画的近600多平方米壁画进行了抢救性加固;对部分有烟熏的壁画进行了壁画清洗的试脸,防止风沙对石窟的危害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需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请你就保护和合理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另提出两条建议。(要求:每条建议不超过20字)
2020-04-16更新 | 4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社会影响力的建议。
2017-06-06更新 | 2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2019-12-23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