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20089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各地区各部门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科技支撑,助力“会种地”变成“慧种地”。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服务等各环节、各主体链为一体,农村一二三产业正在实现融合发展。送技到田,服务进村,全国近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在稳粮保供、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述科技在助力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全面启动,明年多领域国企改革将有新突破,包括分层分类多路径推进混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加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扩围升级等。

事实上,我国国企混改取得了积极进展。其表现为:一是混改比例和范围进一步拓宽;重点领域,包括电力、电信、军工等领域混改试点稳步开展,上市公司已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形式;二是经营机制转化改革持续深化,成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员工持股、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改革事项的先行者;三是央企所有者权益中,引入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由2012年的3.1万亿增加到2019年的8.4万亿,占比由27%提升到38%。


结合材料并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济意义。
2021-04-08更新 | 77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广大民营企业家须直面企业内部问题,注重规范经营和基本制度建设,重视人才引进和信息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在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契约精神的提升上不断发力,变压力为动力,让民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2)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角度,结合材料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09-11更新 | 10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严格保护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广大民营企业奋力拼搏,发挥经营自主灵活的优势,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不断迸发,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主力军和转型升级排头兵,还是创新创业主战场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一系列新举措。对此,甲作出推理:“只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就能激发其活力。当前民营经济活力得以激发,可见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正在持续优化。”乙作出推理:“随着国家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逐一破解,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由此推断,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壮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来自哪里。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甲、乙两人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并对甲、乙两人所作的推理进行评析。
2024-01-05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