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9 题号:220230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某与某养老公寓依法签订了入住公寓协议书。协议生效后孙某每月支付服务费4800元,养老公寓负责照顾孙某的生活起居。某日14时左右,孙某于公寓内洗漱时,由于地面湿滑,摔倒受伤。当晚22时29分,孙某被管理员发现后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在此期间,养老公寓一直没有通知孙某家属。双方就是否需要赔偿一事发生争执,后孙某提起诉讼,请求被告养老公寓赔偿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护理费等费用。

孙某认为:如果养老公寓尽到看护职责,就不要承担责任;而养老公寓疏于看护,导致其摔伤,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当地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养老公寓赔偿原告孙某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护理费等费用。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孙某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地人民法院判决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波带”是指在某一特定交通路线上,通过若干个连续路口交通信号灯之间的协调控制,确保当车辆以某一车速匀速行驶时,在每个路口都能正好遇到“绿灯”的现象。在“绿波带”行驶,有车友根据自己经验总结认为:“只要遇到绿灯就能一路畅行,但如果不巧碰上红灯,则只能一路受阻。”事实上,即使遇到绿灯,受制于车速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绿波带”中持续稳定的车流受阻甚至被中断,车辆无法绿波通行。如果驾驶人在起点遇到的是红灯,等待绿灯放行后及时将车速调整到建议时速,也会享受到绿波带来的便利。

当前,并非所有城市道路都适合绿波路段。对于城市主干道来说,一般路侧的延阻因素较少,且路口进口车道数量较多,车流量适中,不易超速也不容易产生拥堵,车流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易形成持续稳定的车辆,设置“绿波带”效果较好。对于普通城市道路,则首先需要考虑其延阻因素的影响,再考虑是否设置“绿波带”。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不同城市道路应如何合理设置“绿波带”。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材料中车友观点的错误。
2023-10-18更新 | 2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营者应自觉规范经营管理,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16岁的小涵(化名)与另外7名同学相约一起前往某密室逃脱娱乐室去体验青睐已久的沉浸式密室逃脱游戏。

游戏开始前,8名同学在密室逃脱娱乐室工作人员指导下签订了内容为:“游戏期间因个人受到惊吓而出现大幅度动作,误伤自己,由本人承担完全责任”的实景恐怖密室体验免责声明。但在游戏过程中小涵却不慎跌倒,致使双腿摔伤,医院诊断为左胫骨骨折。事故发生后,小涵的父母多次联系密室逃脱娱乐室负责人,请求赔偿。该娱乐室认可在店内发生事故,但以签订免责声明为由拒绝承担赔偿义务。故小涵父母将该娱乐室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双方所签订的免责声明无效,被告密室逃脱娱乐室赔偿原告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等各项损失10658.73元。

材料二   2024310日,河北省邯郸市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由于三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他们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对此,有专家解释说,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月初,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法定程序审查后,依法决定对三名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以“三名犯罪嫌疑人要承担刑事责任”为结论,为该案件编写一个司法三段论。
2024-06-10更新 | 10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12月至20232月分别开设了“企鹅代商网”“金招代刷网”等6个网站接受客户订单,将订单转让给其他团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腾讯网站产品服务内容信息的点击量、浏览量、阅读量进行虚假提高,并予以宣传,获取订单与转托刷量之间的差价。人民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原告腾讯网站经济损失共计12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材料二   在审查接受该公司订单转让的那些团队时,三位执法人员分别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位执法人员认为,甲团队的部分人参与了虚假提高活动;第二位执法人员认为,甲团队技术不具备,没有参加;第三位执法人员认为,丙团队没有参加。经过调取录像取证,三位执法人员只有一个判断正确,又根据技术的连接性判断,只有乙团队参加,丙团队才能参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哪些团队确定参加了该活动。
(3)结合材料,分析该案件的判决对经营者的启示。
2024-05-07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