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22042090

多年来,粟的起源和传播路线,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课题。本世纪初,中国考古队在敖汉兴隆沟遗址中获取了人工栽培的炭化粟一千余粒,经碳14技术测定距今约7650年,这是世界最早的粟遗存之一。敖汉小米的种植能延续至今,成为大自然和先民的一致选择,必有其缘由。在对当地生态气候、土壤条件、小米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后,实证了敖汉小米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找到其口感上佳的科学依据。近10年来,敖汉小米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成为全国“农遗良品”优选计划十佳品牌,带动农民增收8亿元。“敖汉小米”成为考古工作反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考古发掘助力敖汉小米成为“农遗良品”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的。
(2)如何将小米打造成敖汉的文化名片?请你为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对于我们保持赶考清醒,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此观点小组进行探究分析,并列出小组发言提纲。
2023-08-25更新 | 1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一大批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隆平的一个梦想,他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能多养四到五亿人。中国的水稻将为人类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但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是西方学者的普遍共识。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50多年来,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在试验田不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使我国的杂交水稻产量节节攀升,2020年亩产突破1500公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推广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1)结合材料,分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上述材料对我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2021-11-23更新 | 21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班学生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品质,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的应有精神。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会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某校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该校高年级的学生成为它的“主人”,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同学们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全面加强对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正确性。
(2)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有人认为:中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理由。
(3)请就高中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出三条建议。
2020-06-26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