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20491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扛好黄河安澜的担当,S省努力讲好“黄河故事”,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全力打造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村台建设、村台文化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S省H市普查、筛选、确定一批适宜保护传承的旧村台,推动建设传统村台文化旅游体验地;吕剧《一号村台》讲述了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的故事,上演后反响热烈。

☆在治河用河过程中,沿线留下老河道、民居、民谣等众多遗产。S省D市深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对水利、名人遗迹等黄河文物古迹进行全面梳理,围绕黄河文化主题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

☆S省J市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发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游戏游艺、影视、动漫、出版等产业,培育数字艺术、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新业态,让人们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中切身感受黄河文化的内涵。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阐述S省是如何打造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标杆的。
24-25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潮”是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潮流的外形设计结合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从老字号到新势力,从美妆日化到服饰电器,越来越多的国货解锁了“国潮”这一成功密码。

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商品卖点,到如今把传统美学融入产品内核,“国潮”设计贯通着当今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国风流行、国货热销、“国潮”涌动,折射出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之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欣赏传统文化、国产品牌。相关从业者从追捧海外的时尚潮流和设计理念,逐步转向青睐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文化符号和设计思路;消费者不仅更认可中国文化品牌形象、“国潮”消费品,而且在生活态度、审美趣味方面努力寻找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契合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国潮兴起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2023-12-15更新 | 13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并将河北省确定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段和唯一试点省份。对于河北省来说,可以充分借力长城公园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河北省在《行动方案》中指出,适当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的成功模式做法,以休闲农业为主题与核心,全面融入长城文化内涵,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园区,打造一批具有鲜明长城文化特色、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休闲农业旅游精品带,建设一条美丽的“长城之乡文化带”。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河北方案”。


(1)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河北省是如何推进试点工作的。

材料二   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山西并列中国第一。燕赵文化博大精深,素有“成语之省”美称。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现象。四字成章的结构、高度浓缩的寓意、古今同用的历史以及其内容所表现的中国价值观,使成语成为民族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多年以来,这个宝贵的遗产始终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成语文化与吴桥杂技、河北梆子、河北吹乐、太极拳、武强木版年画、蔚县剪纸等众多的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的燕赵文明。


(2)请你从成语的“文化意义”“当今价值”“发展创新”中任选一个主题,根据所选主题,策划一个推介成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要求:自拟标题,从推广的目的和推广形式角度来阐述,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1-11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集中展现了13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突出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时空观、宇宙观,承载了辨方正位、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以秩序为特征的理想社会治理方式的追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具有罕见的、超越了国家界限的、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文化和(或)自然价值”。

2011年,北京市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说明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的意义。

曾经,文物工作实践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保护不力,一些古建筑、古遗址等残破不堪、无人问津;另一种是利用过度,大拆大建,搞过度商业开发,一些文物伤痕累累甚至灰飞烟灭。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例如,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或者委托展示实物、资料,鼓励高等院校、专家学者进行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保护区域内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众体验,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等。


(2)有人认为,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2023-01-11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