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8 题号:220539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境一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孝道具有时代性,其内涵和行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人总结到: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是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小孝持家,孝是侍奉老人、互相扶持的美好品德。

情境二   近年来,沈阳故宫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历史遗存为己任,研发了千余种文创产品,让历史和文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


结合情境一、二,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文化价值。
(2)面对方言消失的状况,请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17-04-07更新 | 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2018-01-08更新 | 4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 (0.85)

【推荐3】“现代二十四孝”主题研学活动。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集大成者,旧的“二十四孝”中很多内容与时代出现了脱节,已经不符合新社会的新要求。那么,你心中的孝文化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利用本周末时间,选择一件你认为感恩父母的事情,以拍照等形式制作成抖音视频,说说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我心中的孝文化:

2022-09-0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