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222077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的商贸往来更加密切,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 中美还在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材料二   2024年新年伊始,北京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美,参加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及中国驻美国使领馆举办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系列活动, 同美国“乒乓外交”亲历者、青年学生和当地民众近距离切磋互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中美青年乒乓球代表团互访续写“乒乓外交”的友好篇章,为中美民间交往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53年前,中美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两国人民往来越频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实好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共识,弘扬“乒乓外交”精神,不断书写中美人民友好新篇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阐明中美乒乓球队互访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不断激励两国人民赓续友谊,续写新篇。正是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此次来访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克服外交关系中面临的挑战,“我向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能让我们的学生来到这里,我们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 ” 。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简析“乒乓外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的合理性——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我们坚信,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深厚积累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有足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材料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髄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文化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能更好构筑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彰显,中国不断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3)“中国信心从哪里来”,你认为中国的信心来自哪里?为什么?
2020-01-11更新 | 2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振兴实体经济,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坚守做实业这个“本分”。

科技创新是做实业的法宝。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广大企此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劲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转变。


(1)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企业应如何实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运用“民族精神”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在企业振兴实业中的作用。
(3)某市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筹备,准备在全市召开振兴实体经济的动员会。请你为会场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流畅押韵,突出主题,20字以内。
2019-11-06更新 | 332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讲话发表后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在此背景下,高二某班同学对当前的文化现象展开了探究。
材料一: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 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
材料二:“土豪”一词如同病毒一样瞬间传遍网络。旧时,“土豪”的指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乡间富人。如今,“土豪”被网民们赋予了新的定义——财大气粗、无脑消费、有钱又喜欢炫耀……
“土豪”你凭什么这么火?说到底,“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潜台词就是“我也想变成一个挥霍无度的土豪”。美国媒体评论:新词“土豪”流行令中国文化失色。
(2)对“土豪”此类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
(3)综合运用哲学知识,结合习近平文艺座谈会精神,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