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5 题号:224165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体制创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治理理念,在不同时间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针对福建夏秋季节台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情况,党带领群众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埋头苦干,高度重视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等,拓展了福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空间,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定或修改多部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查找分析问题,并督促政府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现福建美丽蝶变。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探寻福建美丽蝶变的绿色密码。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全国人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

精品立法为民主法治建设留下鲜明时代印记。体育法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紧密融合起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筑牢法治“防护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舌尖上的安全”负责到底;黄河保护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人大监督彰显新品格。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开展10部生态环保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执法检查;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看紧百姓“钱袋子”;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推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深深扎根人民土壤,代表工作阔步向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9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271件,建议8000多件,数量创历史新高。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依托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土壤之中,反映群众意愿和诉求,更好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和人大代表是怎样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的。
2023-05-09更新 | 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

2023年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国家机构改革部分的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3月1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这个方案。会议要求,国务院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改革方案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的,要及时启动相关程序,依法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说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重大决策程序和原则的。
2023-05-23更新 | 7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有关各方应如何积极参与,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016-11-26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