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1 题号:22625581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类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和宇宙学家乔治·勒梅特通过求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发现宇宙是膨胀的,但当时这样的观念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就连引力场方程的创造者爱因斯坦也极力反对。直到1929年科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天文观测证明了此观点,人们才开始接受宇宙一直在膨胀的事实。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验证了宇宙膨胀的真理性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巴斯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对活性物质的新建模将使人们有可能通过人类对其表面的控制活动来控制软固体的运动和形状,但这一研究新发现最终会给机器人的建模方式带来多大的改变,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地反复试验。这说明(       
①实践产生的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②科学理论研究能够为科学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③立足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5-22更新 | 10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内容将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这一规定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可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8更新 | 1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2022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正式启动工程研制,将在10年内接连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以及嫦娥八号,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由此可见(       
①认识工具的改进决定认识水平的提高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科学思维结果具有预见性和不确定性       ④认识内容的变化源于社会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6更新 | 3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