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22627107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他们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大前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孜孜不倦的精神
小前提:余东村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这个三段论补充结论,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神舟十三号将有3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进行为期半年的“出差之旅”。目前,神舟十四号已经同步进行总装测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执行应急救援太空任务。神舟十四号可以在明年送第三批航天员去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骤,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二步骤,并向第三步努力。

材料二   自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天空开始,国人为了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而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再度升空,中国航天人再次用实力彰显了“航天精神”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
(2)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在弘扬和践行新时代航天精神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及其哲学依据。
2021-11-21更新 | 2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微信是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研发项目最初并不被看好,多数人认为微信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没有发展空间。后来,“语音功能”加入,微信出现转机;“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加入,使微信功能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用户的激增;“朋友圈”的出现,则把微信推向社交化平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今天的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也有人担忧地说,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交流时,人们将会日益丧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认识论的角度,预测微信未来发展趋势。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2016-11-26更新 | 15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搏、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2016-11-26更新 | 2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