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发展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9 题号:226975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先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全新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具体抓手;同时,新质生产力理论也会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天人合一的景象。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一直在持续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2014年,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洞庭湖考察,殷切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牢记嘱托、先后开展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湖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新规划明确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安澜洞庭”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任务。到203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水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稳固。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已具备推进“安澜洞庭”建设的自信和能力。
(2)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阳并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岳阳市紧紧围绕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精心策划4·25主题活动,活动设置“焕新颜”“焕新机”“焕新生”三个主题,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角度,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通过人物视角讲述平凡人的生活印记及思想转变。如果你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请你围绕上述三个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讲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五年蝶变”。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总字数在15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023-05-26更新 | 11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自本世纪初提出低碳经济以来,我国政府已经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倡导低碳生活,转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社会正向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型。


上述材料能否说明“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
2021-07-31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提升亿万农民幸福感,引领乡村振兴进入新时代。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土地制度改革。从土地确权整省试点推进,到“三权分置” 将承包权和经营权拆分开,同时酝酿修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这些改革措施让农村土地迸发出新活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党的新时代条件下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03-07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