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227180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日起,《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

材料一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确立、强调、规范、引导,进一步把党的主张和方略明确为国家的意志,把对群众的号召倡导上升为公民的法定义务,把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部署固化为法定的职责,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汇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什么能汇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材料二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有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最持久的政治情感。在当代中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从“历史逻辑”的角度,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校高二年级校本课程“依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破题——弘扬传统】
对于如何打造文化强国,一些人认为,我们应推行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一一“打造影视强国,建立动漫大国”等发展策略。对此,匡野认为:西方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我国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在借鉴他人所长的同时,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与深度挖掘,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与其他文化强国分庭抗礼。
(1)在当前,我国应如何开发和深挖传统文化资源?          
【共鸣——培育精神】
某学者认为,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培育一种精神,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倡导“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的观念;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追求“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的精神境界;形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追求,等等。
(2)请阐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2017-05-21更新 | 8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劳动为文明奠基,文明因劳动而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上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总动员令。

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
2020-06-15更新 | 2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面对贫困这个人类社会的顽疾,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且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023-10-28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