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领会科学思维 >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227634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是热议话题。

我国目前有近3亿老年人,2023年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推动着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蓬勃发展。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新机遇,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而服务好每位老年人,是政府、企业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科学思维的特征”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学生在学习《逻辑与思维》时,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智慧,把握科学思维特征,积极开展探究与分享:

通古今之变

习近平文化思想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

立时代潮头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文化文明角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举文明之旗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强调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充分彰显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人类文明观。

担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结合学生的分享,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2024-06-05更新 | 7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基本案情】施某开通微信公众号“创业传奇”,为了增加关注度和点击率,他从网上搜集某品牌矿泉水质量问题的图片进行拼凑,凭空编造了“某品牌矿泉水停产,市面上所售90%都是造假水”的文章,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被大量点击阅读,造成该公司产品滞销、大量经销商退货等结果。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施某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利用互联网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施某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情节,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判处被告人施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法官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主要采取司法三段论的思维模式。司法三段论,是指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将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归入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之下,从而得出判决结果的一种推理方法,其基本推理结构如下图。
○大前提:法律规范
○小前提:具体的案件事实
○结论:法院判决结果
根据材料和司法三段论的基本推理结构把下面的推理补充完整。
大前提: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判处被告人施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法院是如何对该案件作出正确判决的。
2024-06-11更新 | 3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材料一   立足时代发展,加强文化传承。

近年来,我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中央和地方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一系列专题片、纪录片,有关部门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主题展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航拍中国》,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主题动画片《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百乌朝凤》深受“小观众”喜爱,传统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稳步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日益深入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

截至2023年,我国在全球设立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已超过50个。做强“感知中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我国与2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协定。举办出入境文物展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合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一亚洲文明展”,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文化瑰宝荟萃一堂,呈现了亚洲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三   文化创新发展,焕发时代活力。

传统文化是有魅力的,是有生命力的,对当代人包括新生代具备足够吸引力。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之间并非绝无隔阂,只有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才能吸引当代人情不自禁靠近心往,只有将传统文化身上的灰尘拂去,才能使其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商业化利用能够让其焕发时代活力,对于即将淡出群众视野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次“拯救”和“解放”,然而不合理的商业化利用却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缺乏科学思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实现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以“科学思维引领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商业化利用”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4-04-03更新 | 3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