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6 题号:2285267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河南春晚在众多期待中精彩亮相,以“齐歌龙咚锵”为主题,可以说场景壮观、特效绚丽、创意迭出、年味十足。

【新解传统文化的多样表达】

今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丰富的表达,古存遗迹、风俗民情、神话故事、武术功夫、戏曲唱段,在科技赋予的丰富场景中,编织出一幅璀璨的文化风情图。

【关注时代生活,聚焦前沿话题】

创意喜剧《我家的AI觉醒了》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全面占领;脱口秀《没啥用新春发布会》聚焦的是职场文化,把职场人过年的焦虑展现出来;歌曲《随心去走走》也关注了当下新事物“CityWalk”,节目将“CityWalk”与河南文旅景点相融合,一起探索河南十八地市不为人知的角落。

【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创意火花】

《戏曲盲盒》将传统戏曲文化与时下流行的潮玩盲盒手办相结合,融合各剧种的代表人物形象,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兼具创新性与趣味性的、适宜当下传播节奏的创意戏曲节目。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2024年河南春晚节目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23-24高二下·河南三门峡·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淀区城管委在全区29个街镇开展"减量进社区换享新时尚“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互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和“变废为宝”主题活动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在活动现场,居民们以家庭为单位,设立了交换摊位,玩具、书籍、衣物等物品琳琅满目、品质良好。居民之间可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实现闲置物品的流转,也可根据个人需求用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所需物品,活动吸引不少居民参与。同时,现场还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开展回收兑换活动,宣传员向居民普及高值、低值、大件这三种可回收物种类,以及各品类的交投方式。居民将废纸板、饮料瓶、废金属等高值可回收物,还有废泡沫、玻璃瓶、废织物等低值可回收物,拿到活动现场用来兑换精美小礼品,既能让大家得到实惠,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

海淀区促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系列举措是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5-10更新 | 5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我国古代对候鸟迁徙景象的描写。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亿只候鸟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季节性周期往返,我国也是全球候鸟迁徙主要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候鸟迁徙的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它们是现代化城市繁华的象征,可以解决城市居住压力,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但却会导致候鸟迷失方向并集中逗留在城市地区,甚至在大城市里“鸟撞问题”频频发生。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各地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等多部门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治理,绘就候鸟迁徙路线图和“鸟撞地图”,在城市周边营造适合多样鸟类的栖息地或“踏脚石”,并及时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受伤候鸟的救助。同时,鸟类保护团体和志愿者们开展“防鸟撞”宣传,呼吁广大市民随手关灯,减少建筑物的夜间高强度照明;对现有办公室和家里的玻璃部分贴膜或者拉上窗帘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候鸟迁徙通道,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贡献力量。

(注:“鸟撞问题”是指鸟类与建筑物上以玻璃幕墙为主的部分发生碰撞,导致鸟类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守护候鸟迁徙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2024-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班政治课学习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引领英国登上世界霸主;创新助推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弯道超车”;创新成就美国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地位;所以,①每一次大国崛起都与创新紧密相关,创新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压舱石”。

(1)材料中①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哪一种推理类型,并说明提高该推理可靠程度的方法。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过程。

材料二   落实“双碳”目标,除了转变能源获取方式,以及采取植树造林提高固碳能力等常规手段外,还可以利用一项被称为“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技术——碳封存。近年来,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迅速,中国的“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从新战略到新格局,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攻克了海上操作空间受限、海洋高湿高盐环境、高难度浅层大位移水平井等一系列难题,实现海底碳封存的多项技术自主创新。2023年6月,恩平15-1油田实施了首例海洋碳封存项目,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开拓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新产业新业态,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为全国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通过碳封存技术落实“双碳”目标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2024-05-17更新 | 4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