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285555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在北京进行,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围绕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中国持续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合作等,凝聚加强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共识。

材料一   2023年—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变化

注:2023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

材料二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分量足、成色好,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既有“稳”的坚实基础,又有“进”的广阔空间。据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数字经济规模2027年有望达到15.7万亿美元,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同时,政府做好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措施,支撑经济保持合理增速,202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当下中国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境,如人口老龄化、消费动力不足等,据此,有人提出“中国经济见顶论”。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7月31日,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组成:空间段是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投资完成;而地面段和用户段面向卫星导航终端和应用领域,市场巨大。作为国家重大工程,2020年或将不断涌现新的进展,如全球组网、低轨卫星星座建设、一带一路市场拓展、行业应用深化等,不断提升市场关注度。这一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征程上夺取的又一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
(2)列举实例,畅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对人民生产生活的意义。(至少2点)
2021-03-15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一一雄安新区,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训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对于雄安新区提出具体规划措施:推动相关规划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等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把创新驱动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相关交通、生态、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要发挥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
材料二:雄安新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引起了广大学生的热议,同学们纷纷查找资料。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网上找到的相关内容,请你共同参与研讨。
博文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烃领导小组会议时明确提出要研究考虑在北京之外建新城的思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研究论证设立集中承载地有关工作;邀请人大、政协等委员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对雄安新区选址、规划等不同方案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最终形成意见并向国务院报送。在此基础上,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建立雄安新区。
留言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功在千秋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决策过程使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雄安新区的依据。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博文”中建立雄安新区的决策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2017-06-06更新 | 2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关于粮食安全的担心在全球蔓延。

材料一   2023年9月5日,国务院发表《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关于“中国饭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粮食生产消费的五组数据,给百姓送去“定心丸”。

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单产每亩386.8公斤;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515万亩;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

材料二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探索端稳“中国饭碗”,牢牢把握食品安全主动权的路径。
2023-11-04更新 | 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