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228725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自古尊崇仁德博爱。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中欧班列累计运输货值超3000亿美元,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7000多名居民提供安全饮水保障,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予以说明。
(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请列举两个与此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6年7月23日,N市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但却没有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这得益于该市有序“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为建好海绵城市,N 市确立了多功能、多目标建设体系:编制并贯彻“N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着力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统筹天然海绵体(河湖、湿地、坑塘等)的修护与人工海绵体(广场、公园、道路、绿化带等)的构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N 市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如今N 的“海绵效应”逐步显现,改善了民生,更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N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取得成效的原因。
2019-08-29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愁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黄河水寒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沉珂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的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泄洪、修复生态,并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精简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了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说明黄河综合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2023-08-23更新 | 20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材料二:进博会的标识由中间的地球、外侧的浅蓝色圆环、进口博览会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CIIE)等部分组成。中间的地球寓意进口博览会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地球上的绿色中国,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图标外侧为浅蓝色圆环,寓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的团结合作。图标中进口博览会的英文简称“CIIE”中间两个字母“I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字体颜色选取中国红,象征着中国热情好客,欢迎世界宾朋。



(1)习近平主席表示,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说明进博会的标识设计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
2019-02-14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