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229282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创造“中国新文化”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借用古语“小康”生动描绘“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前景,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推进到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引经据典加以佐证,又经常在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阐释。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2023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系统论述。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第二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的形成过程。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一词被首次提出。2024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源于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生产力发展理论,新质生产力也必然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更加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生产力实践。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实现了生产力三要素的跃升;新质生产力要求通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为核心的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2024-05-10更新 | 1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不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叮嘱领导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倡导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据此,有人认为,读书就能走的更远。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辨析。
2023-07-27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呼吁世界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存在,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凭空创造一切,面对自然,我们应当心存敬重。然而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长期在实践中忽视人与自然一体关系,将自身凌驾于自然之上,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爆发出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我们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2022-05-23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