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文化自信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0 题号:2788352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1)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内容,说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坚持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泛滥化的传播者利用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和平台(如QQ、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某班开展主题为“自媒体与文化江西”的社会实践活动,邀你分享智慧和创意。
【推介好礼物】
A组同学关注江西旅游文化产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一个创意:设立一个名为“传统江西,好礼相送”的微信公众平台,向来江西旅客推介具有江西传统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如:庐山风光手机壳,滕王阁3D立体拼图,红军卡通人物U盘,客家围屋小首饰,婺源特色木梳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该创意的文化价值。
【成长靠法治】
B组同学关注自媒体的规范运行,发现诸多问题:部分运营商片面追逐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疏于管理,导致平台上内容虚假、形式低俗的信息泛滥成灾;有些自媒体用户利用自媒体的自由空间,传播病毒,泄露他人隐私,造谣传谣,侵害他们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立法滞后于时代发展,有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仍然存在,同学们探究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把自媒体的使用和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2016-12-13更新 | 19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促进新型文化消费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传统文化消费相比,新型文化消费具有许多新特征。


材料二   “Z世代”泛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一代人,数量达2.6亿,已逐步成为未来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重要力量,引领着消费新潮流,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他们成长在科技不断创新的环境中,乐于拥抱数字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追求体验式消费,文化产业应朝智能化、体验化和内容多元化方向持续发力,推动文化产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他们兴趣多元、喜爱社交,偏向圈层消费,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成Z世代社交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产业要融入他们的兴趣点,从国潮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入手,激起Z世代的身份认同感。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不仅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

材料三   销售者在二手商品网站从事经营活动构成欺诈的,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以下是某典型案例的具体信息:

【交易过程】

杨某在某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发布二手“某知名品牌无线耳机”的交易信息,称其系全新官方正品,现闲置低价转让。高某向杨某确认全部信息属实后,通过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与杨某达成交易。

【诉讼请求】

高某收到耳机后,发现该无线耳机系假冒产品,且杨某以同样宣传方式已销售同款无线耳机40余笔。高某认为杨某销售行为构成欺诈,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杨某返还已支付的购物款并承担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判决结果】

法院认定,杨某在二手网络交易平台假借出售个人闲置物品的名义长期从事经营性销售活动,并以虚假宣传的方式销售假冒商品,属于商业性经营行为,构成销售欺诈。法院支持高某主张杨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经营者责任的诉求请求,判令杨某退还高某已支付的商品价款并承担商品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用政府和市场之力点燃文化消费新引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此典型案例给消费者维权的启示。
2023-04-29更新 | 56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实现。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21-01-10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