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的源泉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28799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
浪 费
2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中被倒掉的事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
节 约
有一种节约叫做“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做“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实物。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
中 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制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是S村乡村文化旅游的宣传页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S村的文化旅游措施为我国乡村旅游文化创新带来哪些启示。
2017-02-08更新 | 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在主桥桥梁建设上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是中国造桥技术的最高体现。这项世界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建筑工人与工程师辛勤劳作的结晶,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奇迹,港珠澳大桥究竟创造了多少个“第一”、打破了多少项“世界纪录”,殊难统计。港珠澳大桥标注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抱负与笃行。


(1)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桥建设中是如何实现技术创新的。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上的三座通航斜拉桥“风帆”、“中国结”、“海豚”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风帆"桥塔,象征着伶仃洋上粵港澳三地建设港珠澳大桥通力合作、一帆凤顺;“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的交融,以及共同开创粤港澳大湾美好未来;而“海豚”塔所代表的是“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脉,港珠澳大桥横跨的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方进行了详细调研,从设计到具体施工,都充分考虑到了白海豚这一珍稀物种,努力将对白海豚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座桥塔象征着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和谐相处。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三座道航斜拉桥的建设是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
2019-04-04更新 | 1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材料二:繁体字复活有意义吗?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提出的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课程中的提案,备受公众关注。高二某班为此举办了一场辩论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为“正方:繁体字复活利大于弊”和“反方:繁体字复活弊大于利”各列出两条辩论提纲。
2017-04-28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