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3106830
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反映时代特征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和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决策部署是基于(     
①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推动作用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7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天后,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能改变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③借助新的认识工具,人能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9-12更新 | 1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爱尔兰有句谚语:“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6-12-12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