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70 题号:3162877
衡水中学所在的衡水市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亦没有任何优势,学校发展问题很多。在时任校长李金池的带领下,衡水中学师生勇敢探索、大胆尝试,克服困难,最终成就了“教育的神话”。
衡水中学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成长需要安排了“激情跑操”、“远足活动”、“成人典礼”、“高考誓师大会”等活动,提振学生精神;以学习为中心实施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建设“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一系列举措,使衡水中学连续多年取得了高考升学率上的巨大成功和民间的极高声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黄河,文明起源地,中华母亲河。黄河也是高悬于冀、鲁、豫、皖、苏中原五省上空的一柄长剑,是频繁决口与改道的天下第一祸河。这条形似巨龙的中国第二长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征含义,她完整的面貌,反而被厚重的赞歌掩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材料二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2020-08-16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句看是简单朴实的话,却触动了许多人的心。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眼里,“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成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是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发展中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有人说,现在的城市建筑多事钢筋水泥,面无表情,生硬冰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确,我们当前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问题尤为突出。在发展思路上急功近利,在城市建设上贪大求洋,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命节奏与吸引力,更隐没了城市的文化维度,割断了人城之间的深厚情感。说到底,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迷失。城市现在化不可逆转,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2)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们应如何推动城市发展。
(3)某市拟开展城市文化保护宣传周活动,请结合材料,为该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2016-05-26更新 | 5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如图)分别以汉字“冬”和“飞”为主体,利用汉字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巧妙地将书法艺术、冰雪运动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残奥会会微图形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汉字不仅具有强大而丰富的表意功能,而且其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丰子恺先生称其“天生成是美术的”。


然而,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汉字的使用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数字化让汉字使用进入一个全新环境,大大拓展了汉字的表现空间和形态,满足了人们多元、多样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表达;另一方面,粗制滥造、任意破坏汉字形体而成的另类字体,似乎成了汉字使用的“时尚”,特别是一些拙劣的字体产品被出版、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使用,给汉字规范化使用带来了新的冲击。例如,除古今知名书法家的书迹进入字库外,一些明星、网红等的手写体也成为数字化汉字,出现了笔画多余、部件错误、偏旁混淆、繁简混杂等现象,既有损于汉字规范,又戕害了汉字美感。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时代对汉字的使用。
2022-04-30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