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劳动与经营 >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0 题号:3344532
材料一: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关于车辆购置税的免征起初是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出现的。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每年政协大会,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都会根据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愿望和诉求,向国家谏诤言、献良策,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风景。
(2)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民主党派成员向人民政协提交民生提案的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 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海淘、代购非常流行,新西兰奶粉、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日本马桶盖等受到消费者追捧,而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产量都较大,但品质跟不上。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 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材料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消费者到全球扫货也成为一种新常态。中国消费者到全球扫货,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在高科技的应用、人性化的操作等质量及售后服务方面无法满足需求。大量消费外流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为我国企业解决消费外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7-12-22更新 | 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一   某班级开展了以“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为议题探究活动,该班同学搜集到的信息如下:


材料二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概述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经济信息。在图2和图3中任选其一,说明其与图1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是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
2020-07-20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报告强调,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要加快税收结构改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税制,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增长和扩大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并谈谈如何进一步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增长?
2018-05-27更新 | 7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