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68 题号:334520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14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统计:

注:2014年增长预期目标为7.5%。
材料二: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其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2014年的经济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各自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三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4月6日至4月9日陆续进驻山西、辽宁等省(区)开展督察。

各督察组在进驻期间严格执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察和督察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场抽查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称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违法采石采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规侵占湿地、违法污染排放、虚假敷衍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截至目前已曝光典型案例32个;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坚决反对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和问责泛化、简单化以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督察流程方法,努力减轻基层负担。

截至5月9日,各督察组处理转办的29133件群众举报,已办结12732件,阶段办结6393件;立案处罚2575家,罚款19128.21万元;立案侦查160件,拘留95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708人,问责844人。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21-08-07更新 | 11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摊经济”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标志,其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氏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忆往昔:上世纪八十年代,昆明“地摊经济”在长春路(现人民中路)青年路萌芽发展,后来走向螺蛳湾。“地摊”盘活了经济、带动了就业、方便了生活……同时假冒伪劣、交通拥堵、脏乱差影响市容等问题也层出不穷。随着城市发展,昆明“地摊”也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野。

看今朝: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规定,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管、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域市测评考核内容.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4日,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威都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这可能预示着“地摊经济”将重新成为昆明的一道风景线。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当前我国激活“地摊经济”的理由。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昆明市政府应如何应对“地摊经济”可能带来的问题
2020-08-31更新 | 10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国古代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天,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时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首先,要有步骤地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其次,要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再次,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有所作为。
2021-11-20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