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影响的来源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389059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类广电节目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随意变换文字、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此规定一出,网上立刻出现不同声音:
支持的声音:网络流行语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久已形成的熟语或成语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的纯洁性造成伤害,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理解本土文化。
反对的声音: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语言属于流行语,本就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实践的几点,这些网络语言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这样做不利于语言的创新。
(1)请你任选一种“声音”,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选择这种声音的理由。
(2)有位同学认为:“针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规定,出现以上两种相反的声音是正常的,站在不同主体的角度都有其合理性,因此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不是唯一的。”请你运用认识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观点进行评析。
(3)正确利用网络,需要加强公民道德自律。轻微网友提出2条方法论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一:“两山”理念与北京世园会

2019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理念是“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这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以园艺为载体,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围绕“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和而共生”依次布局。在师法自然、传递生态文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天然质朴的和谐自然观,凸显了“两山”理念的文化源流。这里所阐释的“两山”理念感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使世园会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关键词二:“两山”理念与浙江安吉

安吉是“两山”理念发源地。多年来,安吉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变成了现实。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关键词三:“两山”理念与陕西秦岭

如果说安吉以15年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伟大,那么秦岭违建别墅问题则从反面提供了破坏生态必尝恶果的教训和警示。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期间听取了陕西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抓好生态保护等工作汇报。他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北京世园会是如何被建设成为“两山”理念重要传播基地的。
(2)有人认为,“两山”理念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证明。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请你为“世界环境日”撰写三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0-07-17更新 | 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例,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一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群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锖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英雄。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2019-10-17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球诗词大会”真情满满,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材料一: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其中你来我往在捐赠物资上贴“寄语”,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展示文化内涵的一种有趣方式。“寄语”中摘录的我国优秀传统诗词名句或者类似诗词的偶句,传递了温情,也赋予了疫情期间独特的“寄语文化”。其发端,是今年2月初我国疫情暴发时日本捐赠物资上所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武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捐湖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捐大连)等诗词名句,当时暖哭了无数中国网友。诗词的背后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人类共通的文化财富,是最能引发共情的,能让大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



(1)诗词带给人的感动是共通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诗词这种文化与你我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其他国家疫情爆发时,在日韩等国暴发疫情后,中国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还是各大企业、民间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在援外物资包装上贴上颇为精当的中国古诗词或者受捐国诗词名句,准确地传递我们的一片真情。”在浙江对日捐赠物资上,写有“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的诗句。这两句出自现当代著名僧人、佛学家、诗人巨赞赠日本僧人的诗,以一树花开两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一例日本捐赠中国或者中国援外国外物资所用诗句,并简要谈谈它所代表的寓意。
2020-04-28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