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3919850
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时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汉字听写大会受到高度关注?
(2)“拯救汉字危机”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载体中,古籍善本无疑是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者之一。

古籍善本的保存,其最终目的是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服务,而要实现文化的传承,古籍必须得到利用。然而,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却是一对矛盾体。对古籍的保管机构和管理者而言,其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地使古籍不受损坏,让古籍更久远地保存下去。相关机构不仅建立了较为严苛的阅览规章,而且视某些古籍善本为“镇馆之宝”,不允许出库。为此,蒋寅先生曾发出“只有使用才能实现古籍文献保存”“只有使用才能使古籍获得最完整的保护”的呼吁。

让善本说话,让历史开口。古籍善本,须从“寸纸寸金”的收藏价值走向千人千面的效用价值。我们不仅要把老祖宗留存下来的善本保护、保存好,更要让亿万人民感受善本之真与美。我们可以借助“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中华古籍故事”系列动漫等,让千里之外的善本触手可及,让珍藏千年的古籍可感可知。这是个混搭营销与错位创意的时代,上海图书馆推出的善本文创产品不失为值得借鉴的创意一精美雅致的《江流记》四色精抄笔记本、古籍函套纹样系列文件夹、轻便实用的《瘗鹤铭》雨伞等,让古籍善本有了时髦的表达。

善本是学界的,亦是民众的;是历史的,亦是时代的。共读共享共传承,才能让古籍善本成为潮流文化中最闪亮的星。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优秀古籍善本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优秀古籍善本价值的“双赢”。
(3)请为优秀古籍善本的保护或者利用提出自己的倡议。
2020-03-11更新 | 21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持续发力,推出了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

在内容呈现上,涵盖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并延展到典籍、国乐、传统节目、杂技等方面。如《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各个角度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在主题挖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得到进一步呈现。如《典籍里的中国》将《尚书》《周易》《楚辞》《论语》等作为演绎对象,以“影视+戏剧”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经过及书中的动人故事。在美学表达上,注重彰显精神之美、崇高之美、人文之美。如浙江卫视节目邀请书法名家、文化名家、书法爱好者参与,从“天下第一行书”起笔,用5个篇章对行、草、篆、隶、楷五大书体溯源,深刻表现“笔墨当随时代”的主题。在传播上,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在制作、播出等环节实现全程紧密联动,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如河南卫视“中国节目系列”节目与多家视频网站深度合作等。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


(1)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
(3)某中学开展校园励志原创小品大赛,请你为本次大赛写出两个评分标准。
2022-03-12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微博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广大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将达到1亿,2013年底将达到2.53亿。
材料二   微博的发展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所谓“草根文化”,就是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从一定意义上看,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主流文化进行了辅助和补充。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对人的修养、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腐蚀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对微博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草根文化”。
2016-11-26更新 | 3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