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49 题号:4005714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
念的重大战略部署。
材料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科学谋划,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材料二:解决贫困问题,全国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福建宁德用20多年的时间,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立足闽东资源实际,“大念山海经”、推广“种养加”,大力发展特色农渔产业和生态旅游。通过政府补助,整合搬迁资金“挪穷窝”,完成易地搬迁脱贫35.6万人;通过信贷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将产业发展推向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创造出扶贫工作的“宁德模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扶贫工作的依据,并分析“宁德模式”是如何通过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来实现精准扶贫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的重庆,是享誉世界的山城,近年来又以桥都扬名世界。

【山水之城孕育魅力桥都】

两江绕城,一桥风景。重庆是一座山水之域,万座桥梁跨山越水。

在1966年之前,重庆中心城区跨江城市大桥的数量还是0,很多城区隔江相望却难以往来。1966年全长600.56米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重庆中心城区第一座城市大桥,结束了两岸居民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

1980年,重庆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城市跨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重庆中心城区建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从此让两岸市民出行变得风雨无阻,从桥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不过10来分钟。

2007年,菜园坝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公路轨道两用的城市跨江大桥,一举突破了单轨越江技术瓶颈。随着建桥技术的发展,重庆桥梁的功能内涵也在不断拓展。

从最初单一的公路桥梁转向更为集约、绿色、高效的轨道专用桥、公轨两用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实施一系列投融资体制等系列改革,有了更多底气实施桥梁建设的“大手笔”,桥梁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通车35座跨江大桥,桥梁总数接近15000座,这些跨江大桥,不仅成为重庆中心城区城市交通内畅外联最重要的通道,更让桥梁连通的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庆也成为极具魅力和风采的“中国桥都”。

【十年发展绘就共赢之路】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周边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多边规则支撑。

※雅万高铁试验运行,成为东盟地区第一条运行通车的高速铁路;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老铁路运行一年,明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纷纷投入运营。在欧洲和全球遭遇经济困境之时,中欧班列的货运量逆势增长。

※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11.8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解读重庆发展成为全国魅力桥都的密码。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是真正的受益者。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进行辨析。
2023-04-04更新 | 21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2016-11-26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材料二   4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造就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中国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目前存在于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
(2)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一经发布,便引起不少讨论。有人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坚持统一的中央计划,是一种新的计划经济。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这一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2022-08-18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