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习俗的继承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4102218
数百年来,父母、亲戚和老板会给孩子或下属发“红包”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发红包的人们正在放弃用红包做的信封,而选择通过手机转账。2016年2月8日,猴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80.8亿个,QQ红包42亿个,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派发电子红包渐成新潮流。有人担心,电子红包使年味变淡了,但有人认为,民俗是社会群体的约定俗成,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
(1)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红包变迁的理解。
(2)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请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孝”文化?
2019-03-30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首次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顶层设计。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就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所在学校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要求:①写出活动名称、活动形式、设计意图。
②学科术语规范,所用观点应契合主题,内在逻辑一致。
③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5-26更新 | 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材料二:扫墓、烧纸、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网上祭祖、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也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6-11-26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