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4160200
取名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也之蒿”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摘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历经数百次实验,先驱性的发现了青蒿素。她几乎遍采南方老中医,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的药方,寻求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受此启发改进提炼方法,药效明显提高。后又引入西医提炼技法,经过反复筛选,改用乙醚回流或冷浸,最终找到制取青蒿素的新方法。
材料二:屠呦呦提到,中药医学是—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大自然的植物资源。通过青蒿素的研究历程,她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可以优势互补。
中医药学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历经几千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今天我们需要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些宝贵财富,运用现代科技加快创新,以造福人类。但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结合材料一,分析屠呦呦团队研究青蒿素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文化创新相关知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农历牛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正在召唤我们以全新的状态去奋斗,这是人生之大幸、无上之荣光!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首来时,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眺望前路,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要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历史主动,在攻坚克难中焕发新的气象?

“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振奋着新时代的精气神,这是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奋发姿态,这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豪情!

百年奋斗,圆梦正在今朝;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中华民族就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弘扬“三牛精神”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如何弘扬“三牛精神”。
(3)弘扬“三牛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基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请你就弘扬“三牛精神”拟两条宣传标语。
2022-03-23更新 | 1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由于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的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16-06-17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互联网家”概念。“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同时中国首次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家”行动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国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3)世界网络、信息共享、命运共济。请你为如何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拟写两条建议。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合乎逻辑。
②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
2019-01-30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