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文化传播的途径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4213211
“春节联欢晚会”可谓是中国人的年夜文化大餐,它让人欣喜、鼓舞,尽管如此,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晚”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2019年是九一八事变的88周年。88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2017年春季开始就在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要求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现实路径   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依据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接受怎样的历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历史、迎接未来。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准确了解、正视这段历史,而且能够增强整个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表明教育
A.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9-12-09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差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材料告诉我们(   
①各民族要实现文化趋同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②文化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③文化借鉴融合必须要以民族优秀文化为营养
④形式各异的传播手段是文化交融发展的凭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25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喜茶作为中国新茶饮行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开拓海外市场以弘扬中国文化。由海外博主制作的喜茶海外门店探店等视频,在国外网络平台上累计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让海外消费者领略到中国品牌和文化的巨大魅力。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能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创新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的强大功能
③商业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文化传播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3-09更新 | 4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