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造的主体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4336782
201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指明方向。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邓小平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胡锦涛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说明文艺创新为什么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文艺创新必须处理好生活实践与艺术创新的关系,请你围绕着“艺术与生活”这一主题,命制一则宣传提纲。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少年的你》上映之后收获了较高的票房和口碑。这部影片遵照原作的基本故事情节,但是在故事与影像的叙事上,一方面着重强化了对高三生活的呈现,另一方面呈现了中学生校园“霸凌”这一“不可见”的现实。与以往青春题材影片相比,这部影片对青少年个人、怀旧、懵懂的爱情故事描写让观众仿佛觉得在讲述自己的故事。除此以外,其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将叙事背景放置在高考这一携带着观众的集体性记忆中,把观众再次拉回到那段人人都曾经历过的苦涩青春。同时影片用东野圭吾式的悬疑与推理套路揭开了真正杀害魏莱的凶手的谜底也为电影增色三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少年的你》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2020-08-08更新 | 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把编纂民法典列入重要工作议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吸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法律文化的精华,借鉴了世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立法是法律文化创新的典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5-30更新 | 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3)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2016-11-26更新 | 4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