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43368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一年多来,我国文艺发展凸显社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迎来了一个形势大好的春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本土、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才能产生社会效应,实现社会效益,进而带动经济效益。一年多来,许多文艺院团进行文艺创作时,注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品牌打造出来后,它的回报会比一心搞经济效益还要好。
材料二:近年来,某市某小学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首先,他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并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博客、微信、QQ等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论文,进行资源共享。其次,他们建立“云教室”,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制成视频,放入“云教室”,形成“微课堂”。学生通过“微课堂”进行线上自学,在家里就可以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和学生展示的场所。对有些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入“云教室”进行“再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在“云教室”里开设了陶艺、剪纸、跳绳、魔方、标本制作等二十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随着“云教室”的发展和完善,该校上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部分网瘾学生的网瘾程度也大大减轻。有评价指出,该校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兼顾学生学习个性的缺陷,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文艺发展中是怎样坚持对立统一观点的。
(2)材料二中该校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有人在对该校进行调研后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水平决定教育水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实践观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请结合材料二,就倡导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每一条字数限15字以内。)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2014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016-12-12更新 | 13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正线全长16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
材料一:晓丹今年刚去上海上大学,获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的消息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给一中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1)(
高铁体验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铁去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材料二: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沪杭高铁设计、建设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控制沉降。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
领先世界的创新。沪杭高铁在固定、移动设备,软、硬件系统等设计都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我国最新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 依赖于无数根无缝钢轨,通过焊接连成整体,道床没有枕木,也没有道砟。沪杭高铁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此外,为保证动车安全运行,沪杭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实现安全保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高速铁路,警务区、逃生通道、防抛网、安全监控设施等一次建成,体现了高铁建设的最新成果。
沪杭高铁使上海、杭州的旅行时间压缩到最快38分钟。沪宁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沪杭高铁促使上海、杭州出现双城同城的效应。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2017-08-10更新 | 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60 多年来他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实际航天工作第一线,反复试验,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孙家栋等中国航天人以“探”为主攻方向,分“绕、落、回”三步实施,突破无人探测基本技术。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 1731 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也是人类时隔 44 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取回样品的国家。


我国探月技术的发展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1-08-20更新 | 2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