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51 题号:47345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国家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目前,沿江工业发展各自为政,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对此,《纲要》提出,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由国家财政安排林业专项资金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实施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资料卡: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如早上喝豆浆时,第一间粥店服务员问:“先生要不要加鸡蛋”,“加”与“不加”即是“沉锚”。但第二间粥店服务员若问“请问先生,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则“一个”或“两个”便是“沉锚”了。显然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促销,这就是沉锚效应在起作用。沉锚的不同,使你做出的决策不同。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当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时,第一信息或第一表象给大脑刺激最强,也最深刻。虽然这一信息或表象远未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部。但大脑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依据这些鲜明深刻的信息或表象进行的。


怎样绕开沉锚陷阱,尽可能科学的决策?有这样一些建议,请仔细阅读,说明其中体现的哲学智慧。
                    建议体现的哲学智慧
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别人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发展科学,做学问时,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请勿在此作答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请勿在此作答
树受伤结疤之后,往往变得最硬,人只有受过挫折,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请勿在此作答
常言道:“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请勿在此作答

2020-11-27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2】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助飞传统行业。

当前,“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家居。一从最初的共享信息,逐步向消费领域、生产领域渗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模式。“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2016-04-26更新 | 17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高校招生季,选填志愿都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只有充分权衡冷热专业的利弊,才能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工程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受疫情影响,医学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这些热门专业正当“风口”,社会需求量大、易就业、收入高。与此同时,生物、化学、材料、环境等被列为“天坑”的冷门专业,皆因其专业门槛高、工作条件苦,所在行业普通薪资与热门行业存在差距,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但这些学科对保障国计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时代的发展充满变数,“风口”变化极快,昔日热门今日“遇冷”、今日冷门明日大热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缺乏清醒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把专业一时之冷热变成一根“指挥棒”,一窝蜂扎堆某一个行业,过剩的人力资源将带来肉眼可见的更为激烈的竞争。陷入“内卷”之后,个人转型往往没有那么轻松。


(1)填报志愿时,你会选择热门还是冷门专业?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你做出这一选择的理由。
(2)请你为广大考生如何进行专业选择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1-23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