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5026801
美国总统大选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弱。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在1914年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甲国、乙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大豆消费国。如果乙国对甲国大豆加征关税,排除其它因素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甲国大豆价格上升会推高豆油价格,豆农获利增加
甲国豆粕价格上涨会影响养殖成本,抬升猪肉价格
乙国橄榄油、莱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需求增多
乙国国产大豆价格上行,会刺激乙国豆农扩大生产

材料二人们进行交易谈判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多人认为,在谈判中,一方获利,另一方便会损失。以这种思路进行谈判,将会导致谈判各方不欢而散,甚至破坏未来的合作机会。美国谈判家尼伦伯格提出,成功的谈判,各方都是胜利者,强调谈判各方的利益兼顾。这被称为尼伦伯格法则。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表中选出推测正确的两项,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为鼓励农民生产,2018年乙国实行大豆补贴政策。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尼伦伯格法则对甲乙两国解决贸易争端的启示。
2018-07-31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静止不动,它一定要生长、要发展,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今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只有守成没有开新不行,只有开新没有守成也不行。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一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能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1)结合材料并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开新与守成的关系。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学校场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0-08-18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未起之患、洽未病之疾。我国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延存数千年而不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治理有方】

“天下无讼、以和为责”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孔子在《论语·颜渊》中鲜明地提出了“无讼”思想,该思想旨在通过道德教化使社会达到没有纠纷和犯罪从而无须法律或虽有法律而不用的“刑措”状态。在“无讼”的理念下,古代调解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依据,以德化人,追求“息讼”。

受儒家“无讼”思想的影响,现代人民调解依然保留着传统中国“无讼”价值追求中的调解机制、但不再只是追求“无讼”,而是更加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有讼”强化当事人权利保障。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谈谈“无讼”与“有讼”二者之间的关系。

【调解有道】

昆明市某社区居民王某与李某系邻居,双方因相邻阴沟排水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多次发生口角、肢体冲突。

社区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到李某及王某家调查走访,经了解,李某家未预留够之前商议好的距离,影响王某进出阴沟检修沉淀池,要求李某拆除围墙。而李某担心排水可能会对房屋造成损害,拒绝拆除围墙。经现场勘测,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调解员从李某入手,一方面对李某进行普法教育,一方面打“人情牌”,劝说李某为了邻里关系和睦,将围墙拆除一部分,方便王某检修沉淀池,同时提醒王某排水的有关注意事项。经过调解员长时间的疏导,最终双方同意该调解。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作出上述调解的法律依据。
2024-03-29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