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505285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再次掀起学习中华诗词的热潮。
该节目所选用的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毛泽东诗词,跨越数千年的名篇佳句纷至沓来,争奇斗艳。点评嘉宾将生僻的典故化作通俗故事,既降低了观众的接受门槛,又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厚度。节目设计的“飞花令”游戏要求选手现场背诵含有“花”“云”“春”“月”等高频字的诗句,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考量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游戏综艺、歌唱选秀、明星真人秀等形式为主,因过度娱乐、缺乏原创而饱受诟病,观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再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追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坚持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有人认为,只有创新传播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不严谨性。
(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请就如何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点,他们又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青蒿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中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蒿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2016-03-15更新 | 20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10月5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其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思想内涵,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逻辑和世界历史意义。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过程,体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只有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人民群众需求,发展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1)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发展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请你为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2024-04-22更新 | 1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2015年11月,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历时6个月的高质高效施工,坐落在方山县的于成龙故居和墓地完成修缮工程并验收。目前,两处清代古建筑又重新焕发生机。于成龙(1617-1684),清代山西永宁州(今方山县)人,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以卓越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材料二:2016年1月8日,“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2016年“平遥中国年活动”将于2016年2月1日至2月23日在平遥古城举办。本届平遥中国年以“情暖古城善行天下”为主题,届时,游客在古城可以住客栈、吃年饭、包饺子、写春联、贴窗花、点旺火,欣赏各种特色文化表演等。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做法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2016-11-26更新 | 2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