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50547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妙诗句。所以每到中秋节,炎黄子孙总是爱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在阖家团圆中庆祝中秋佳节。
材料二     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整个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完成一系列绕月探测任务并顺利开展多项拓展性试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对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等进行了科学探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庆祝中秋佳节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说明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的哲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着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感受浓浓的中秋文化。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为什么能深远持久地对国人产生影响。
2020-11-28更新 | 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春节,面对疫情,“就地过年”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不管是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人们对春节的期盼、对团圆的渴望、对家人的爱是永不会改变的。为了过好这个春节,各地文化部门举办“网上春节晚会”,借助网络、手机等各种娱乐新平台,将优秀的文化节目通过电子化手段“飞到寻常百姓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陆续推出丰富的新年特展与社教活动,并利用本馆数字资源、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彩的线上活动。各地非遗展示、活动推陈出新、云端亮相。从积淀与传承中华民族生命记忆与文化基因的非遗中,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云旅游”打开另一扇窗,满足诗与远方的期待,马蜂窝旅游直播开启“春节特别计划”,身在世界各地的旅游主播分享各地风俗,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全世界的新年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过好疫情下的春节?
2021-03-10更新 | 10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日,某校站上发布了一则“振兴中华传统节日,抵制西方宗教节日”的通知,号召同学们发扬传统节日,不参与各类“洋节”庆祝活动,旨在弘扬优秀传统。许多学生在看到这则通知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情绪,认为没有抵制洋节的必要,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盲目排外。
众多“洋节”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圣诞节等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被部分中国人曲解,变成了”狂欢的盛宴”。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人们做梦也没想到,过洋节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了部分国人的“习惯”,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绌。
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要坚守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基因,用时代”语言”植入现代元素,确保传统节日保原味、增新味、不变味,激发更多文化认同、价值认同。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综合评价对待节日的不同态度。
(2)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部分中国人追捧洋节的原因。
2018-03-24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