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5165354
2015年10月5日,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国际上迫切需要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内外大量研究工作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作为研究课题组组长,成为该项研究的领军人物。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药方入手,在搜集2000余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案》,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经大量提取药物的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1972年屠呦呦团队从青蒿提取物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全国2000多个病例验证,青蒿素被确诊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新。获奖后,屠呦呦明确表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⑴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谈谈你对屠呦呦所说的“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句话的理解。
⑶某校高二(3)班准备举办主题为“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什么”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提纲。
要求①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分析。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提纲3条以上。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
材料一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陕西历史博物馆长是智慧博物馆建设,围绕丰富的展览资讯与藏品资源,通过加强官方微博、微信、手机语音自助导游等.努力形成一整套的平台体系,使观众持续享受博物馆服务。该馆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根据馆藏特色开发并拥有注册版的文化产品已有300余钟、上千种款式,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材料二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有专家推测,在未来3-5年,基本的人工服务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尤其是如简单的客服、翻译、新闻、金融交易等特定领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波新兴产业的热潮,如人工智能的学习、高级机械的制造等。H公司是一家传统中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首条无人操作中药液体生产线,其拥有的智能化车间是一个全封闭、全监控、全自动无人车间,通过107个机械手臂,配合完成提取、分离、纯化、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严品质量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该馆的做法对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为劳动者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冲击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7-11-15更新 | 16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牧骑",蒙语含义为“红色的嫩芽”,是长年活跃在内蒙古农村牧区,为农牧民群众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一支支文艺工作队的统一称谓。他们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在活动中服务,在服务中温暖人心。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成立。60余年间,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行程数百万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宣传、辅导:服务36万多场次、2.6亿人次,创造了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乌兰牧骑这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

新春之际,锡林郭勒盟的13支乌兰牧骑小分队忙着到牧区演出。还是那一把马头琴,还是那悠扬的乌珠穆沁长调,但他们唱的是新歌,歌词里洋溢着新时代的新生活:乌兰牧骑在草原上已经行走了60多年,为什么能够得到牧民欢迎?关键- -条是有好作品,有了反映时代、贴近牧民生活的好作品,乌兰牧骑才能始终得到牧民的欢迎。

60多年的坚持不懈、奋发努力,乌兰牧骑也完美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全面地践行了“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理念,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万里草原上始终高高飘扬的一面红旗!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乌兰牧骑能够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分析为什么乌兰牧骑“永远不会过时”。
(3)时代在变化,如何进-步繁荣草原文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请你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为乌兰牧骑的未来提两点建议。
2020-05-14更新 | 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1)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
(2)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应如何正确对待家风。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 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
2018-04-01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