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9 题号:5175965
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属性会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主体的价值认同会随事物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依据
④现代科学研究是事物产生新价值的不竭源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科学家们从植物叶片的变色机制中获得灵感,将热致变色微胶囊颜料与钛铬黄颜料复合,利用溶液铸膜法制备了以聚乙烯醇为基材的变色仿生材料。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②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科学的发现源于认识的深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6更新 | 9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朱敏院士团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4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主题——有颌类最早期演化。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展示“从鱼到人”探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时表示:“‘从鱼到人’的演化并不是从鱼直接变成人,而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演化史中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化事件,其中,颌的起源与有颌类的崛起称得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③每一次关键的质变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量变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2年9月28日,重庆化石研究成果《中国志留纪早期最古老完整有颌脊椎动物》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封面,该成果首次为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并据此取得一系列新发现,刷新了人们对有颌类早期演化历史的传统认知。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传统认知在实践中被推翻
②源于实践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8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名言能最贴切地体现漫画《创新》寓意的是

①谁控制人们的想象,谁就控制未来
②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就是给年轻人讲道理、谈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
③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④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04-19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