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同步试卷 > 试题详情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540800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严重的生态破坏使得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发展。当代中国,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还社会一个“青山绿水”。
M地属于山陵地区,有百座荒山少长草木。十多年前砍伐槐树林,垦殖变林造就了近千亩农田;对于淤积干旱的湖河,填湖填河种植旱稻,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受灾害侵害不断。2017年1月,该地政府提出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青山绿水”的政策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强生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M地存在的问题,为该地政府落实“青山绿水”提供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暂无数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