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文化传播的媒介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5410532
【知识点】 文化传播的媒介解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五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于2018年11月16日--23日在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国际马戏城举行,来自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马戏精英团队,同场献技,为珠港澳乃至全球观众带来精彩的马戏文化盛宴。业内人士指出,马戏节把更多国际化的表演带给了中国观众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外马戏艺术界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2020-11-25更新 | 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议题2】(10分钟)

议题:中国茶香走向世界

议题情境:茶文化的推广。

议题资料:历史上茶叶曾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有茶叶。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朝,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

茶在中国历史上曾扮演外交角色,以茶制夷在明代被发挥到极致。大清“以茶制夷”抵抗鸦片,阻止白银外流。

现在,全国的茶馆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助益传统茶文化的推广。茶文化的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诸如国内一些茶文化节、茶交易会、茶博览会等等,学校组织学生参与“茶叶与健康科普活动”,普及茶叶、时节与健康之间的科学知识。

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商议、总结、展示

议题任务: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思考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重要途径。

(1)何谓文化传播?
(2)中国茶叶通过哪些途径走向世界?

资料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和学术环境的不断变迁,流传至今的版本,据统计多达六十余种。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从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关于茶的故事。

随着4G网络的普及逐渐发展,云喝茶在2020年伊始繁荣发展。由原来的文字云喝茶、图片云喝茶,到如今以视频云喝茶为主流、兼具文字与图片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一些茶艺师会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期刊杂志等方式弘扬茶文化,传播茶知识。既打破了空间与地域的界限,又极大的节省了交通与时间的成本,轻松的让更多的茶友、网友参与进来。

(3)茶叶通过哪些媒介走向世界?大众传媒有何优点?
2021-10-17更新 | 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回顾和总结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情况下,党正确分析国情,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解答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必然结果,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的主要依据。及时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日益加深,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误读甚至歪曲,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如中国功夫传到国外后,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一些外国人学了汉语后,认为中国人说“再说吧”,就是“不说了”,说“还行”就是“不行”;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从辩证法的角度为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建议。
2018-06-09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