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5534056
“金砖+”凝聚全球治理正能量,合作机制促其行稳致远。金砖经历了“铸底色”、“破烦恼”、“聚认同”、“再扬帆”。
“十年金砖铸底色”:从2001年提出金砖国家这个概念,到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俄罗斯会晤,再到2009年金砖国家升级为领导人峰会直至厦门峰会,金砖国家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务实合作,其机制建设与成长令人刮目相看。金砖国家的深入合作,主要起步于危机的应对,金砖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十年历程,这一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民主化进程。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正在重划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助推器。
“破除成长之烦恼”: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具有共同的诉求,但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各个国家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可能会给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带来挑战。如果金砖机制未能有效磨合内在的差异,那么与现有区域治理机制相比,金砖机制就没有实现创新突破,可能使得金砖机制面临与其它合作和治理机制相似的协调问题。
“金砖精神聚认同”:金砖国家合作是世界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产物,各成员国都是对全球和地区事务具有重大影响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继续推动金砖国家合作“结伴而不结盟”,遵循各国平等开放原则,基于大国协调沟通和协商决策,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拓展金砖国家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造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
“金砖合作再扬帆”:厦门峰会,合作成果丰硕,例如,在创新与产业合作领域取得了《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金砖国家深化工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等多项成果;在经贸金融领域取得了《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行动纲领》《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刚要》等40项合作成果。
有人认为,由于金砖国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金砖必将褪色。请结合材料五,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驳斥“金砖褪色”论调。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什么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会得到全世界的称赞?
2020-05-19更新 | 3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8年11月4日晚间,央视《对话》栏目特别策划,邀请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等5位民营企业家,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经济运营历程。五位企业家每人带了一封信来到现场。

材料一陈东升(节选):中国企业家群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经历了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业,九二派下海浪潮,海归网络企业家的形成,以及后WTO的创业浪潮,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伟大进程。近期,习总书记勉励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而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弘扬、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创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遵循“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企业家精神

材料二宗庆后(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前段时间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指出,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认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的。我认为要坚守主业,要小步快跑,稳扎稳打,这么多年企业效益很好,原始积累充沛,正是坚持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机会出现就迅速抓住,快速发展,这样企业的风险就会降低。我认为我们民营企业是富民的主要力量。同时我们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先富起来一部分人,有责任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相信中国经济前景乐观,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状态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018-11-21更新 | 2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下简称《国歌法》),该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升旗仪式、体育赛事等,很多场合都需要奏唱国歌。但是,由于过去没有针对国歌的专门立法,一些人在不适宜的场合也奏唱或播放国歌,比如门店开业、私人庆典等,甚至还有人故意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国歌的神圣与庄严,也在无形中伤害了国民感情。人们对国歌的恶搞、滥用和缺乏尊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立法,人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国歌,往往因无知而“犯错”;二是有关部门不知道该如何处罚损害国歌尊严的行为。对此,《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规定,专门明确了奏唱国歌的场合和规范,并将侮辱国歌上升至追究刑责的层面,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歌法》的依据。
2019-09-11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