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劳动与经营 >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 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5618488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百姓正在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 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
材料二:2017 年 10 月 2 日开始,《人民日报》开辟“一图说五年”专栏,以图文展示百姓生活的喜 人变化。其中 10 月 4 日“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一图如下: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 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概括材料二中“一图说五年”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老百姓腰包更鼓”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奉化,“数字”赋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感知、预警、决策,精准使用水、肥、药等,赋予农产品一张张“身份证”“体检单”。各大电商纷纷进村,构建“互联网+农产品直销基地”模式,为奉化优质特产插上飞往全国的“翅膀”。“数字”让农旅融合更显“成色”,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不仅可供给高档果蔬,而且擦亮了当地休闲旅游的名片。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数字农业面临诸多挑战。我国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刚刚起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数字农业的“奉化模式”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启示。
(2)请你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为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两条建议。
2020-09-29更新 | 2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海关的最新数据,20211月至8月我国粮食进口量11453.6万吨,同比增长34.8%,超过了2019年全年粮食进口量。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2021年夏粮迎来十八连丰收,给我们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如何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材料二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品牌1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数量仍屈指可数。中国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在于质量。我国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导致我国出现居民消费外溢、中高端消费转移现象,引发了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产品质量不高→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的非良性循环。


(2)结合材料二,从企业供给的角度,谈谈应怎样解决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

材料三   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而且体现在结构上,新消费不断发展壮大。从“买温饱”到“买发展”,2021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增幅仅为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7.8%。同期,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932,增长7.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9.7%。从“跟风买”到“定制买”,随着物质供给多元和自我意识觉醒,中国消费者不在热衷于以往的从众式消费,而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化特色,对自我符号的发掘和诠释更为看重。从“群体买”向“族群买”转变,顺应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之变,中国出现越来越多新的消费族群,如“亲子族群”催生了亲子游、亲子餐厅、亲子服装及配饰等一系列商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新消费不断壮大的驱动因素。
2021-10-20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说明我们携手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2018-11-18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