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57758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材料二: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对福建省来讲,是个千载难逢的新机遇。福建省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福建的泉州港、福州港和漳州港在不同时期对“海上丝绸之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不仅历史渊源深厚,而且现实基础坚实。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正是基于历史地位和现有条件,福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将历史的优势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动力,提出了加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路,让合作发展的友谊之船扬帆启航,再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福建省提出加快融入“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思路的依据。
2019-05-14更新 | 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一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由寿光人贾思勰著述,泽被后人,称颂后世一与这一农耕文明历史杰作交相辉映的是,今日的寿光,正用蔬菜改变中国。寿光“植”造,别有洞天。

●大棚升级蔬菜革命

在建“土棚子”冬天种菜的传统基础上,外出学习大棚技术,建起了第一代冬暖式大棚,实现了人为调控温室内温度、光照、水、气、肥,形成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如今,寿光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开始普遍运用。当地坚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建成投用了一批智能化园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

●科技自强种业翻身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高端品种受制于人,是寿光的痛点,为打赢种业翻身仗,近年来,寿光创新发展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搭建两大平台,全力打造“蔬菜种业硅谷”。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实验和研究,改变了洋种子垄断寿光种子市场的局面。

材料二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以科技评价为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各不相同,即便同是基础研究,不同学科也不宜一把尺子量短长。特别是当前,补上科技创新短板,我国急需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减”去不必要的条条框框,为的是扩大科研单位和科学家的自主权一科研管理上做“减法”,并不与做“加法”对立,只有把束缚科技人员手脚的体制机制障碍“减”下去,应当“加”什么才会更加明晰;“加”“减”并举优化科技管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不受束缚、轻装上阵,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有更加充足的底气、更加澎湃的动力。


(1)寿光“植”造,别有洞天。结合材料一,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做好科技管理改革的“加减法”。
2021-08-19更新 | 6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出台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中国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1986年和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先后制定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简称“外资三法”。

40年来,“外资三法”,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推动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迫切需要在总结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取代“外资三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的认识。
2019-10-02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