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07 题号:635914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人们纷纷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祖先的记忆”指的是什么含义?当今,留下“祖先的记忆”有何意义?
(2)怎样正确对待“祖先的记忆”?
9-10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材料:《求是》杂志载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和而不同的理念、勇于担当的精神、经世致用的胸怀、尊师重教的传统、大同社会的理想等等都值得挖掘和弘扬。孔子真知灼见中的持久价值,对当今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及进行个人修为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古人早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传统的“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重视民众的力量、努力满足民众需求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10-29更新 | 139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谦和礼让的六尺巷典故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深刻意义,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017-06-29更新 | 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2018-11-12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