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07 题号:635914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人们纷纷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祖先的记忆”指的是什么含义?当今,留下“祖先的记忆”有何意义?
(2)怎样正确对待“祖先的记忆”?
9-10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
(2021河北卷)
2022-09-14更新 | 2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西汉末年《新论》卷11《离事》中说“太原郡隆冬不火食五日,虽病不敢触犯。为介之推,故也。”而今,依然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1-19更新 | 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到清明,父辈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带家人上坟祭扫,这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进入21世纪,清明祭扫传统在不断变化:变化一   从家庭传承走向校园传承。近年来,一些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高校清明文化联显,致力于推动校园清明文化传承,经常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变化二   从家庭祭扫扩大到先烈纪念。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演讲红色故事……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变化三   互联网时代,远离故乡,即便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也能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体验家乡的祭扫活动、参与中华先贤祭祀大典,共享清明节日文化。


(1)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2)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行为,治理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请为该条例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2019-05-09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