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途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6388761
习近平于2016年11月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当前,中国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发展,在新闻出版、电影电视、动漫游戏、表演艺术、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乱象,例如文化产品内容低俗化、文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肆意炒作而忽视道德底线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实现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希望。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随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征集了法学界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意见后,对民法典草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正式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适应当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创设人格权编,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编撰民法典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021-02-17更新 | 8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8月6日,以@“全球转变下的挑战与责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开幕。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发表开场致辞时强调了技术在人文领域带来的重要改变。
2017年7月31日,腾讯公司对外宣布,正式发起“长城你造不造”计划,结合自身业务与平台优势,运用互联网科技保护与传承长城文化,包括“长城小兵”IP形象和积累步数为长城“添砖加瓦”等微信小程序也首次向公众展示。
此外,腾讯还用互联网技术复兴了口头文学中共同创造的传统,通过与艺术大师合作的方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进来,以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播。
腾讯希望推动互联网与人文的融合,从科技和文化两个维度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但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催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互联网走到十字路口的当下,要推动互联网与人文更密切的融合,从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中寻找力量,把人类带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腾讯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和矛盾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对待新技术。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是“重新唤醒人文力量的重要契机”。请为重新唤醒人文力量提两条建议。
2018-04-07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2018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式开播,节目从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尤其节目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序幕,无不透露着满满的文化自信。五千年时光,铸就泱泱华夏文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古语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一直强调“德”这个字,走进新时代,国强民富离不开道德这一精神坐标,也离不开道德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个人都应当在感受平“语”近人中,读懂修德、立身的新时代意义,自觉在勤学、明辨、笃实中锤炼崇高道德,进而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后盾。节目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喜爱,掀起了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讨论热潮,该节目已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平”语近人》热播,给文艺创作者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二,分析作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