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6456399
为切实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涉及六省市的28个城市,该方案中对钢铁行业的“采暖季错峰生产”有明确规定,即:“重点城市如邯郸、安阳等的钢铁采暖季产能限产50%”。这一做法
①表明人的认识决定事物的价值                    ②说明关键部分处于主导地位,坚持着眼整体
③表明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④表明联系是具体的,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焚烧污染环境、还田影响种植、禁烧令难以执行——如何把田间废弃秸秆变废为宝一直是政府和科研部门探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扶植,最近,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计划推进在市郊农村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回收利用,加工生产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将秸秆变成新能源。人们探索秸秆利用的历程说明
A.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前途光明、道路平坦
B.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靠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C.符合实际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现实的物质力量
2020-01-16更新 | 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成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这蕴含的哲理有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能动性实践可以创造有利于人的联系
③改造世界的活动受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的影响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5 000余个T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促进实践活动开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7-10-01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