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6465966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如今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
材料一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代由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方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材料二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智能机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而英国知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警告称,发明AI(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文明划上句号。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
(2)针对史蒂芬·霍金发出的警告,请就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出台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中国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1986年和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先后制定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简称“外资三法”。

40年来,“外资三法”,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推动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迫切需要在总结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取代“外资三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的认识。
2019-10-02更新 | 23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材料一   2021年,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有的学校通过思政课、班会等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追寻红色记忆,感受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感受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有的学校组织青年学生观看影片《长津湖》,让学生通过浸入式体验教育,感受革命前辈不畏强敌、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

材料二   在世人眼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似乎永远伫立在稻田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也从来没有脱下过他的白大褂。袁隆平、吴孟超两位科学巨匠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精神遗产——科学家精神。他们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以开创性的研究,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对科学家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巨子已去,精神永存。老一辈科学家犹如灯塔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纵然巨星陨落,但灯塔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会继续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前行的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说明科学巨匠的精神遗产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021-12-28更新 | 15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奈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重要的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11-26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