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发展 >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6491737
1981年以来,党中央部门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集中进行了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集中进行了7次改革。此间专家认为,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本轮机构改革力度之大,调整部门之多,前所未有。之所以要进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改革能彻底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人民公社的所有权经营权高度集中的两权合一,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两权分离”,再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公有公营、公有私营、公有共营”,中国土地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
①是调节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②是调节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表明社会意识能够顺应社会存在的变革
④表明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条件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8-07-21更新 | 2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受各种因素影响,横峰县姚家乡一度在村级治理和经济发展上十分薄弱。近年来,该乡政府以建立“1+3”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切入点,组建村民理事会、“五老”监督委员会和乡贤促进会,推动乡村治理秩序优化,进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现有村级产业基地12处2400余亩,每年可产生务工工资收入500余万,带动贫困户150余人。这说明(       
①改革是推动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变革上层建筑能够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③解放乡村生产力必须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④政府是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01更新 | 1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了长期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对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生育率过低、人口老龄化、青年占比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从哲学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转变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②发挥了改革的动力作用,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③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④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2019-03-31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